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

TCP/IP 四階層概述

  一般而言,網路通訊協定是一種層級式(Layering)的結構,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服務來完成自己的需求。而 TCP/IP 通訊協定可以分為以下四層:

 (一)應用層(Application Layer):應用程式間溝通的協定,如簡易電子郵件傳送(SMTP,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)、檔案傳輸協定(FTP, File Transfer Protocol)、網路終端機模擬協定(TELNET)等。
 (二)主機傳輸層(Transport Layer):提供端點間的資料傳送服務,如傳輸控制協定(TCP,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)、使用者資料協定(UDP, User Datagram Protocol)等,負責傳送資料,並且確定資料已被送達並接收。
 (三)網際層(Internet Layer):負責提供基本的封包傳送功能,讓每一塊資料封包都能夠到達目的端主機(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),如網際協定(IP, Internet Protocol)。
 (四)網路存取層(Network Access Layer):實質網路媒體的管理協定,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路(如Ethernet, Serial Line等)來傳送資料。
  舉例而言,當我們要寄一封電子郵件(E-mail)的時候,首先我們啟動收發郵件的程式,指定這封郵件的收件人及寄件人姓名及地址,以及郵件的內容。以上這些資料格式都定義在電子郵件協定中。而電子郵件協定又利用 TCP 模組,將整份郵件訊息由本地送到收件人的信箱去。
  在 TCP 中定義了如何將訊息正確無誤地送抵目的端主機, TCP 模組先將訊息切割成一塊塊方便傳輸的資料包(datagram),藉由記錄及追蹤送出的資料包,可以得知哪些資料包已經到達目的端主機。而那些沒有到達目的端主機的資料包,就必須再送一次,直到對方確定收到為止。這些資料包將會在網際網路中穿梭奔馳,經過各種不同類型的網路及主機,才能到達目的端,而 IP 就負責幫我們做這件事。
  首先,當資料包經過不同類型的網路時,由於每一種網路所能傳輸的單元大小不同,所以連接不同網路的閘道(gateway)主機內的 IP 模組,可能需要把資料包再分成較小塊的資料塊(fragment),然後才能在下一個網路中繼續旅程。另外,IP 也定義了在網際網路上每一台主機的位址格式,有了這些可唯一辦認每一台主機的位址,每一塊包含IP 位址的資料塊才能夠正確地抵達目的端主機。
  到達目的端之後,目的端主機的 IP 模組,會設法將所有的資料塊組合起來, TCP 模組再將資料包組合成訊息,並要求來源端主機重送遺失的資料包。目的端主機上的 TCP 模組確定資料包已經組合成為完整無缺的訊息之後,就通知來源端主機的 TCP 模組,完成訊息傳送。最後,目的端主機上的郵件傳輸協定(SMTP)負責將訊息轉成收件人看得懂的郵件,正如寄件人所發出的原件一般。
  由以上介紹可知,網際協定(IP),是 TCP/IP 的心臟,也是網際層中最重要的協定。IP 提供基本的封包傳送服務,而這正是 TCP/IP 網路賴以建立的基礎。本研究報告將詳細討論 IP 運作的原理以及在網路中實際的運用情形。
資料來源:http://members.tripod.com/khchu/doc/tcpip/tcpip.htm

沒有留言: